
公益事业是一个人、一个企业公民精神境界的体现。但出发点不同,公益也就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一些企业完全把公益活动作为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的一种手段,而有些企业则完全是以公益慈善捐赠和回报社会为出发点。
公益事业贵在坚持 “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对于一个企业公民,做一辈子好事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关键看你是否用心、专注,能否持久。段振华称,公益营销不等于一个活动,一次捐赠,它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战略行为而非短期战术行为。
值得提出的是,在公益事业的持续性上一些国外企业尤其值得我们国内企业学习:可口可乐投入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并且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摩托罗拉公司一进入中国就提出“做社会好公民”,迄今仍然为中国教育事业捐资。
用心专注,做就要做好
在新的社会环境里,企业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好公益,做好事,成为一些企业的选择。但是,企业做公益事业决不是见好事就做,而要有所选择。安利公司全球总裁德·狄维士说:“其实,可选择的公益项目非常多,但要确定哪些事业可以通过你实现一些变化。”
教育能促进民族的进步,环保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体育则能增强全民的体魄……在项目选择上,奥迪、佳能等选择了体育,安利、丰田致力于环保,而AOC、联想等将教育作为首选。段振华认为,做公益要有一个统一的主题,用心专注并把它做好,否则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一句歌词中写道:“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对于公益事业,如果说做到最好的要求过于苛刻,但用心专注、一如既往却是直接考验企业对公益是否诚心的利器。三心二意、东张西望的做法,都称不上是真正的“公益”。
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在众多企业利用“公益”作秀的今天,有远见的企业应完全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把公益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长期持续下去,那些抱有某种目的以及半途而废的公益做法应遭到社会摒弃。相关专家也呼吁更多的企业学习AOC“智远工程”的做法,用“持久”将企业公益活动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